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為下屬減負

再優秀的員工,也有不擅長的工作,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何況人才向來稀缺,大部分員工,都是中規中矩的。

Sponsored link

這就非常考驗管理者的能力了。

那麽,當員工表現不盡如人意時,管理者應該怎麽辦?

這是我與你分享的第 37 篇文章。

歡迎大家關註公眾號“何川”,與我進行更多交流。
我的經驗是,當員工表現不好時,管理者不應該直接否定員工,甚至斥責員工,而是首先反思三個問題。

首先,我們是否選對了人?
事實證明,有些員工做不好工作,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比如,一名員工從小家裏條件還不錯,父母寵著,沒有什麽生活壓力,對工作的預期就是隨便找點事情做,不下崗就好。

這種員工,就是選錯人了。

你和他談客戶體驗、極致精神、精益求精,都是意義不大。當然,發脾氣也沒什麽用,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你只能重新選擇一個對工作質量更重視,工作結果更有責任心的人。

所以,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選人,尤其懂得選“態度”。管理上也有一條常識:態度是很難改變的。

其次,我們是否用對了人?
有些員工態度很好,工作很努力,責任心很強,但就是結果不好。

Sponsored link

遇到這種情況,管理者要反思:

1)這名員工的專業背景,是否和這份工作匹配。如果不匹配,你是否有和他培訓相關的知識方法,或者給他一些成長的時間。

2)這名員工是否還有其他工作。也許你剛交給他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他還沒有做完,他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再做好一份新工作。

所以,每當我們把一份工作交給員工之前,都應該耐心問一句:

你現在手頭還有其他重要工作嗎?

如果有沖突,那就幫員工做一個優先級,讓員工更從容地安排時間。

一流的管理者不僅懂得用人所長,更懂得合理分配工作任務。

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為下屬減負
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为下属减负

最後,這份工作是否太難做了?
管理學家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把工作崗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
所以,我們要經常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這份工作是否太難做了。有沒有可能改變一些環節,讓員工的工作輕松一些?

員工工作輕松了,產生結果更容易了,公司發展自然就好了。

前段時間,我們課程團隊,就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

Sponsored link

一名年輕的課程編輯,由於工作經驗還不夠豐富,編輯能力算不上一流,課程稿件總是無法通過審核。

曾經有一個月,提交了41篇課程稿件,但是只有9篇通過了審核。

不僅審稿人(其實就是我)很郁悶,這位課程編輯也很挫敗。

冷靜下來之後,我們認為這位課程編輯的態度和勤奮度都很好,也沒有偷懶,就是編輯能力還有待提升。

但是,編輯能力又包括很多項具體能力,想要快速掌握綜合編輯能力,是不可能的。那麽,能不能把一些能力要求,拆分出來,讓年輕同事,先在一個方面做好呢?答案是完全可以的。

有了這一點認識之後,我們的企業課程負責人,非常主動地說:

川總,想跟您商量個事。
現在李華找選題、寫稿能力,都還需要很大提升,需要人帶,不然進步非常微小。所以,我想向您申請下,讓我直接帶他。
他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效動作太少。
所以,我會直接給他制定,非常詳細的每日任務,按照我的計劃,相信他會比現在進步快幾倍。
果然,一個月之後,沒有選題壓力的李華,按照指定選題撰寫課程稿,稿件通過率快速提升了幾倍。

這位負責人的月度評語是:

1)一月份,李華一共寫稿40多篇,上架發布36篇,工作完成量較之前有非常大的提升;

2)李華工作態度很好,我每天吩咐他對比分析兩篇課稿,並總結問題發給我,他都會能夠主動積極去完成。附件是他最近總結的課稿問題;

3)經過稿件對比訓練總結,及我經常跟他單獨輔導後,李華的課稿質量較之前有明顯提升,他的稿子改起來沒以前那麽費力了;

4)李華目前比較薄弱的環節,是選題判斷能力,但難度一般的課稿,都能完成得不錯,再帶一段時間,他會有更明顯的提升。

Sponsored link

你看,員工能力都是相對的,很多時候,就看你怎麽用。

所以,我反復在課堂上講,不要給員工的表現定性。如果員工表現不理性,多問一問,是哪裏表現不理想,有沒有幫助員工解決?

比如,重新設計一下崗位的工作流程,或者工作重點內容。要知道,員工只有接受工作的權利,很少有改變自己工作的權利。

如果我們稍微改變一下,員工就能更輕松、更有效地工作,團隊的結果就能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內容。當員工表現不理想,我們做管理者的,首先要反思三個問題:

首先,我們是否選對了人?

其次,我們是否用對了人?

最後,這份工作是否太難做了?

總結一句話就是:

一流的管理者,懂得為下屬減負。

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為下屬減負
一流的管理者,都懂得为下属减负

希望今後工作中,再發生員工表現不理想的情況,我們可以少一點情緒和指責,多一點理解和反思:

Sponsored link

我們做點什麽,

可以讓員工表現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