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曾國藩一生說過無數經典的道理,唯獨這一句最讓我欣賞:
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1、有才之人皆敗於傲慢
有句話叫:恃才傲物。
我見過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真的很有才,讓人敬佩。但是他們幾乎個個都很傲慢,無一例外。
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聰明才智,都能很快發現機會和思路,唯一導致他們失敗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
他們總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在別人身上學不到東西,所以一旦傲慢就會自負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脹裡不可自拔,但任憑人勸阻、提醒都不聽從,甚至無藥可救,這就必然導致失敗。
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傲慢的人雖然聰明,智商都很高,但是往往情商都很低,爭取和獲得眾人心的能力不強,該低頭時不低頭,最後也容易導致災禍。
楊修很有才,也很孤傲,他太孤獨了,以至於總想展示自己才能,結果到了要去譁眾取寵的地步,曹操看著實在不爽,把他殺了。
另外,即便你的領導容得下你,你的同事也未必容得下你。比如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立了很大功勞,所以在軍中很傲慢,後來甚至經常喚曹操的小名,說“阿瞞阿瞞,我功勞最大”。雖然許攸從小就和曹操要好,但是曹操手下的許褚就看不下去了,找機會把許攸殺了。
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一個人不屑於掩蓋自己的愚蠢時便是傲慢了。一個人應該學會遮掩自己的鋒芒。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從而不斷地學習和進取。水往低處流,當你把姿態降到最低的時候,雖福未至但禍已遠。
所以,這個時代很浮躁,每一個人都很需要被認同。於是很多人稍微有點成就就會飄起來。而那些有才而又低調,有功而又謹慎,有成就而又謙卑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才!
2、平庸之人皆敗於懶惰
我也見過很多資質平平的人,他們之所以一直碌碌無為,不是因為他們的才能不夠,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太懶了。
如今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理想無非是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拿獎金,別人加班我加薪;
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兼差薪照領。
這就是很多人嚮往的安逸,很多人把這種生活狀態當成一種目標,其實這叫懶惰,也叫不勞而獲。
你以為那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磨平了你的性格,磨滅了你的希望,而且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迷茫。活著,如同一具行屍走肉。
這也是世界上平庸人的現狀:好逸惡勞、幻想不勞而獲,總想去投機取巧,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相反,也有很多平凡的人,他們在固定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去做一件事,很多極致的產品、作品都是這樣被打磨出來的。
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達·芬奇畫畫是從一隻隻雞蛋開始的。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變換著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一定不會低於一萬個小時,從而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
所以:平凡的人只要肯下苦功夫,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再換個角度:如果一個人心甘情願的花無數精力去練習某一個特定的工作或技巧,一定不是尋常之輩,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就是所謂的“ 匠心 ”,有了匠心一定能鍛造出非凡的成就。
這就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
我們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有才的人最怕傲,無才的人最怕懶。這裡的“傲”和“懶”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德行:
有才而不傲慢,必定是“德”在壓著。
無才卻很努力,必須是“德”在撐著。
延伸閱讀一
比贏更重要的,是輸得起
最遺憾的人生,不是沒有贏,而是輸不起。
不久前一位親戚聯繫我,說想讓他孩子來我這玩兒幾天。親戚無奈地說:“他狀態一直不好,讓他換個環境、換個心情,說不定就想通了。”
了解後才得知,原來侄子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一兩年間幾經波折,最後還是失敗了,然後整個人一蹶不振,每天待在家裡喝酒睡覺,已經一兩個月了,家人怎麼勸他都聽不進去。
其實很多人和侄子一樣,都有敢於放棄安穩來挑戰未知的勇氣,卻都輸不起,不能接受挫折和失敗,一經打擊,不斷消沉。
最遺憾的人生,不是沒有贏,而是輸不起。
【一】
我的同學老周,曾經也是一個有一顆創業夢的熱血青年。家里人希望他回家鄉考公務員,但老周卻不喜歡體制內的安穩和平淡,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闖蕩一番的念頭一直盤旋在他的腦海。
每次幻想未來時,都熱血沸騰,眼睛裡像有光似的;但一提到路應該怎麼走、如何規劃、如何開始,老周便悻悻地垂下頭,問:“要是失敗了該怎麼辦? ”
一次,老周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加了一個創業項目,要向別人推銷他們的產品。老周整個人提心吊膽,總擔心被別人拒絕。後來,也的確如他所料,第一天就吃了很多閉門羹,受了許多白眼。
老周特別焦慮,垂頭喪氣地找到我,和我說他要退出這個項目,因為他覺得肯定不會成功的,繼續下去得到的只會是更多的羞辱和嘲笑。
很快,老周就退出了,他的創業夢也戛然而止。
人生最怕的,不是“我輸了”這個事實,而是不敢面對輸、甚至因為害怕輸而拒絕參與。沒有人喜歡失敗,但想要繼續行走,就必然面臨著“輸贏”兩個結果。害怕失敗,輸不起,就意味著只能原地踏步,即便前方風景如畫,也只看得到眼前的陰霾和黯淡。
只有輸得起的人,才敢於不斷嘗試和挑戰,才有超越自我的可能。
【二】
在一次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女團半決賽當中,中國隊成功晉級決賽。打第一場的丁寧賽前扭傷了腳,上場之後,本來慢熱的她還沒進入狀態,又遭遇對手激烈地搏殺,很快輸掉了第一局。後面兩局也都不順利,丁寧最終以0-3輸掉了第一場。
丁寧再次上場的時候,一開始表現依舊沒有很大起色。此時,前國乒主帥劉國樑點評說:“丁寧現在就要從零開始,輸就輸了,已經過去了……作為領軍人物,你要告訴人家,你可以輸球,但你不會被打垮。”
人生亦如賽場,可以輸,但是不能被輸打垮。
北大中文系2018年畢業典禮上,一位老師在致辭中說:“也許人生的第一課,也是畢生之課,是學會輸得起……祝你們成功,如果你們不甚成功,甚或落敗,那麼,輸得起就好。”
輸不起的人,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輸得起的人,不拘得失,灑脫勇敢。
輸得起,是一種比贏更重要的能力。
這是一種自信,輸了就輸了,跌倒了爬起來,依舊充滿勇氣重頭來過;也是一種坦然,輸贏並不是人生全部的意義,何苦爭得頭破血流,讓輸贏成為人生的枷鎖呢?
延伸閱讀二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經典永流傳,句句是人生。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於某一事物,就會喪失鬥志。
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寧,別人的言論也要符合道才能讓人接受。
2.《春秋》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帶著私心去看問題,就會什麼也看不見;
帶著私心去聽問題,就會變成聾子,帶著私心去思考問題,就會使心狂沒有準則。
3.《國語》
心如欲壑,后土難填。
人一旦被慾望控制,慾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測,多少東西都填不滿,他會誘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淵。
4.《戰國策》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太陽過了正午就會偏移,滿月之後便會虧缺,任何事情一旦過盛就會走向衰敗。物極必反,萬事不求太完美。
5.《詩經》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愛情婚姻需要忠貞,誓言之所以稱為誓言,是因為不可輕易改變。
諾不輕許,允之必踐。
6.《道德經》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沒有人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再難的事,也是從簡單開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7.《論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反思才能取得進步,人要想成長,就要先學會反省自己。
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8.《孟子》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尊重與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愛之心對待他人,他人才能回報你以愛心。
你先尊重他人,別人才能尊重你。
9.《中庸》
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
誠信、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10.《大學》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不忘記先人的賢德,以先人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德偉業永放光芒。
11.《莊子》
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有大智慧的人,總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才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
蘊含大道理的言論總是通俗易懂,那些有小聰明的言論反而廢話連篇。
12.《荀子》
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當時則動,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治亂可否,昭然明矣。
不沉迷過去,也不擔憂未來。
事情來了就去做,時機來了就要把握。
不要為了沒有意義的事情煩惱,生活在當下。
13.《韓非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抱殘守缺,一味拘泥於既定的框架,不尋求突破與創新,是辦不好事情的。
14.《墨子》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長江、黃河的水不是來自一個源頭,價值千金的皮裘也不是來自一隻狐狸的毛皮。
要想有質的變化就要在量上積累,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
15.《孝經》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會愛他人呢?先學會愛父母才能進一步去愛他人。
16.《孫子兵法》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一個人如果目標定得過低,成就肯定不會高。
人當志存高遠,有較高的理想目標才能促使人不斷奮進。
17.《史記》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有聰明的時候。
為人處世要謙遜,每個人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18.《淮南子》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禦。
船翻了才能看出誰會游泳,萬馬奔馳中才能看到誰御馬技術精湛。
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機會。在機會沒來之前,沉下心來充實自己。
19.《漢書》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刺耳的話雖然難聽,但卻有用,就像藥雖然苦,卻能去除疾病。
有一個說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個說漂亮話的有價值的多。
20.《三國志》
勿與惡小而為之,勿與善小而不為。
善行再小也是有益於他人的好事;壞事再小,也會傷害他人。壞事不要做,做了一點壞事福報就可能離你遠去。
21.《顏氏家訓》
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時光一去不回頭,你可以用錢買到一切,卻不能買回時間。
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在有限的時光裡,做有意義的事。
22.《資治通鑑》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德行出眾的人,成為君子;有才無德人,只能是小人。有德無才,不過是庸人,有才無德卻可能是壞人。
23.《傳習錄》
人生大病,只在一“傲”字。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之心。
24.《菜根譚》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人處在逆境中,周圍的困難推著你不停奮進;處在順境中時,反而忘記了潛在風險,在優沃的環境中喪失鬥志。
25.《日知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有國才有家,每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加入到美好家園的建設中來。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好不好,就看每個人做到好不好。
26.《明夷待訪錄》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不要迷信權威,對錯要靠自己體會。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別人的觀點不一定適合你,人要有自己的主見。
27.《小窗幽記》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高興時脫口而出的話,多半不會遵守。
生氣時口不擇言的話,通常不堪入目。說話不能只圖一時痛快,說話之前要過腦。
28.《曾國藩家書》
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世上沒有窮人,只有懶人。
只要一家人手腳麻利,勤快節儉,日子都會過好,只有怕苦怕累,好逸惡勞的,才會越過越窮。
29.《西遊記》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山高上有路,水深處有船。
遇到事情不要慌張,不要自己嚇自己。慢慢來,總會找到出路。
30.《紅樓夢》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好朋友不容易找到,得到了就要珍惜。
朋友間相處也有技巧,別太近,太近了容易惹是非,別太遠,太遠了容易添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