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聽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句話,很好的概括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情況,這也是著名的馬太效應。有錢,會讓賺錢者對未來產生希望,由這些資金帶來的安全感使他們更加產生想要賺錢的動力。並不是每個人都想過每天機械般的生活,混吃等死混混度日,這是因為他們內心承受不住努力無果帶來的失敗,或者看不到賺錢的希望。所以,即使窮人再努力也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說得更直白一些,有錢人經得起人生的大起大落,經得起創業的失敗和遇到的挫折。他們與窮人相比,很大的區別不在於有用的資金差別多少,還在於富人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戰勝失敗、面對失敗,去承受失敗帶來的結果。
此外,有錢人與窮人最大的不同是,富有的人佔有的社會資源很多,由於這些社會資源結合催生出來的項目也會越來越大。巨大的社會資源和期望使富人更加努力,想要獲取成功帶來的喜悅感,窮人恰恰相反。
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有錢人,離自己要實現的目標更近,努力付出得到的回報會更快,看得到希望的未來會促使他更加努力。而窮人在經歷反复失敗後變得麻木不仁,越來越頹廢。當然,我們所說的並不包括個案,確實有很多不夠富有的人,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社會認可的情況。最後說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失敗!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經說過風靡一時的話:“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王健林很有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有錢人,但他仍然每天飛來飛去的參加各種會議,他是越有錢越努力的典型。
當然王健林是個大富豪,是有錢人裡面的典型,我們很難和他相比。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也不乏家境殷實,不需要為生活怎麼奮鬥的有錢人。這些人不僅沒有因為家庭富裕而安於現狀、揮金如土,反而是更加努力的去打拼,去賺更多的錢。
阿黎就是那種越有錢越努力的女生。她家境殷實,父親是承包裝修與設計的工頭,收入相當高。按理說阿黎可以用父母的錢在大學里平平淡淡的過完四年,可是阿黎說她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記得大學的時候,她加入了與編輯相關的部門,編輯類的相關工作徹底激發了她對編輯的強烈興趣。大一暑假,她給家裡的多家傳媒公司投遞了簡歷,當時可能因為是大一顯得年齡較小,發出去的簡歷幾乎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只有一家公司答應給她機會面試,因為她在簡歷上說不要工資只要實習證明。事實上,阿黎在那個公司裡實習了兩個月,最後暑假結束時真的沒有得到一分錢工資,但是她也如期的拿到了實習證明。後來因為實習時表現優異,公司告訴她可以繼續不在崗工作,工作之後的阿黎再也沒有問父母要過生活費。除了這個兼職,阿黎每週末還會坐火車去廣州新浪傳媒的分部跑實習任務,經常在學校公司兩頭跑。
我問她這麼折騰自己,不累嗎?阿黎說的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我的父母也心疼我這麼累,他們說家裡有足夠的錢給我花,我可以不這麼辛苦,以後也可以給我安排一份好的工作。可是,我更加希望的是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別人的尊重,而不是靠父母的名字去贏得表面上的尊重。”
她告訴我,不管你有沒有錢,但人真的需要多折騰,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去做,你會發現那個時候的自己會變得更加有動力,因為人一旦閒下來就會很容易找不到自己了。最近她告訴我,她打算考研,想考去上海體育學院,因為她想成為優秀的體育記者,然後希望可以實現採訪偶像詹姆斯的偉大夢想。
事實上很多有錢人家的孩子都不會滿足於現狀,不會因為父母有錢而不去努力奮鬥,他們更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比起別人介紹他時說:“他是xx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更喜歡別人這樣介紹他:“他是xx行業很出色的xx,是一位工作很努力的人。”
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很出色的伙伴,她把工作和家裡兩者之間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有次和她聊天,才知道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並且她的丈夫很有錢,有完全可以不用她出來工作的資本,她可以在家好好當一個全職媽媽。知道這個事實以後我很驚訝,她卻笑著對我說:“我老公是有錢,我也可以不用工作,可是我有追求自我價值的權利呀!我非常熱愛現在的工作,在工作中不僅可以體現出我的價值,還可以學到了不少知識,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有錢人在不停地努力,所以他們在有錢的路上變得越努力越有錢。然而,我們身邊還有那種越努力越頹廢,最後與“有錢”這兩個字越走越遠的人。
與“比我優秀的人還在奔跑”這句激勵人心的雞湯所不同的是,越窮越頹廢的人是這樣想的:“比我優秀的人還比我努力,那我努力有什麼用,只好頹廢了。”記得大學的時候一個舍友,因為家裡不是有錢人家,便去做兼職補貼生活費。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呆在宿舍打了一天的遊戲,這和以往的他不一樣。我問他怎麼今天不去兼職了,他說:“不去了,以後都不去了!”我看見的是他頹廢低落的樣子,甚至有點自暴自棄。
後來他告訴我,去送外賣因為下雨天腳滑灑了外賣,老闆罵他罵得很厲害;兼職送快遞,一天也才賺那麼點錢,最後不得不拿去墊補外賣扣掉的錢。他說:“沒錢我努力去賺錢還不行嗎?可是老天似乎不讓我變得有錢,我能怎麼辦呢?有錢的人還是繼續有錢,而我這個窮人還是會繼續沒有錢,還不如就那樣過完四年算了。”
越有錢的人,他們在努力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有自信,交際圈也會得到提升,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向他們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變大自己的目標,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努力,這個道理也同樣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人越沒錢越頹廢。
有時候有錢人就像大神玩遊戲一樣,如果你玩得好級別高,你得到的獎勵也會更高,認識的伙伴也會更好,那時的你便會有信心越玩越有勁;相反的是,如果你是菜鳥,玩不好這個遊戲,到處碰壁,玩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沮喪的你會覺得大神很有可能是花錢充值遊戲才會這麼快達到那個級別的,相比之下,沒錢沒技術的你自然就會很快選擇放棄這個遊戲了。
但是,你要知道那些有錢人的大神,即使他們有錢充值,他們也是一路打怪,一路碰壁走過來的。他們有比你菜鳥級別沒有的強大內心,可以經得起大起大落。可是如果內心不強大的人,一次“Game over”之後就果斷放棄前行的人,恐怕離成為大神還遠得很吧!最後,你還要懂得一個道理:即使你現在還不是有錢人,你在心裡也要有點有錢人的勇氣,別總在心裡暗示自己是個窮人,因為那樣的你只會越來越窮。
越努力,越有錢,越精英:這類人追求價值、思維敏捷,更渴望實現自我價值;窮人恰恰相反,無事可做或是自己做的事情認為“沒有追求的價值”缺少對未來的動力。
你會發現,窮人基本上都是這種邏輯:我沒學歷沒有資源沒優勢,我不會,我不懂,我不能,我幹不好等等,沒乾之前,全是藉口,全是個人的問題,然後,就形成了極端的習慣“這事我幹不了”,而富人卻是“我確定我要做這件事”明確了想法,我就要幹,然後開始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就成功了。
一、窮人是帶著問題尋找答案,富人是帶著目標追求結果:
窮人看不到危機,但當發現危險時,已是無法避免了;富人充滿危機感,越努力越開拓,越跟上時代變化
窮人只有通宵打麻將的,沒有通宵達旦學習的,越是精英越充滿危機感,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窮人只關心當下。不是因為你牛比,你才幹,而是因為你乾了,你才會牛逼。窮人是即不牛比,也不干,所以,永遠閒的,越閒越不干越窮。
二、思維上的懶惰比肢體上的懶惰更可怕:
窮人可以為了省錢,走幾里路不打車,而不能因為一件事,自己花幾個小時研究透;張口就問人,這種精神乞討注定永遠窮。而富人卻可以為了一個想法,努力思考,不斷學習,研究,最終尋找到一種全新的方法。
窮人總說“這輩子就這樣了”,然後,果真這輩子就這樣了,而有錢人卻總說“我會比現實更好。
錢只是結果,思維才是本質,你可以沒有錢,但絕不能失去追求生活的態度。生活可能讓你一無所有,但你不能放棄對生活追求的態度和對待事物的姿態。如果現在你的生活是貧窮的,這沒關係,最可怕的是,你放棄了對自己生活的態度和對待事物的姿態,
越有錢就越有責任感:事實上越有價值的人責任感就越強烈,而窮人有時則會迴避現實,就是認為“再多努力也只能還回更大的失敗,還不如原地更好”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或是某一句話對你有價值,請關注我,感謝你的分享。
今日頭條孫洪鶴,創業教育、品牌營銷專家、創投專家《創業五部寶典》主編,互聯網暢銷著作〈風口〉聯合主編,自媒體原創作者,歡迎關注我每天的今日頭條原創文章,更多的實戰分享請關注我今日頭條動態,也歡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認同請幫忙分享轉發.
原因有很多,重點跟大家分享古侯子認為的關鍵的幾點。
首先的一點原因,在於富人和窮人的眼界和信念不同,造成了他們做事的思維的不同。
富人做事情,是先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再看要做成這件事情自己還缺什麼,然後去籌措相關的資源,努力的把事情給做出來。
在富人的視野裡,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做的,只要你足夠想做。因而,他們可以有很多的事情能做,只要他們想做,僅此而已。
至於為何他們會有這樣的信念,那是另外一個話題,可以另行討論。
相對而言,窮人做事情,先看自己有什麼,看自己可能做到什麼,從自己有的東西出發,去做到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情。
窮人本來就沒有多少東西,也不認為自己有多少能力能做到想做的事情;對於當前自己資源不具備、能力達不到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去多想了。
原本就那麼點資源和能力,能做的事情自然很少;既然沒多少事情可做、能做,那就乾脆不做了吧!
其次的一點原因,是在第一點原因的基礎之上的,在給出第二點原因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有科學家做實驗,把一條狗裝進一籠子裡,在籠子的門口放上電極;這條狗剛進入籠子的時候,非常想要逃離這只籠子,就會往籠子門口衝。但是每次都被電極給電回去,每次都要承擔極大的痛苦。
時間一久,這條狗也就不再想著逃離了,頹廢地躲在距離籠子門口電極很遠的角落裡。就算科學家把電極拿走,這條狗也不再嘗試了,它已經徹底放棄了從籠子裡逃離的想法了。這個實驗的結論是一個名詞,叫「習得性無助」。
那些越來越頹廢的窮人,跟籠子裡的那條狗一樣,一開始也想去嘗試做很多事情,但是因為第一點提及的思路的限制,從自身的資源和固有能力出發,去做一些事情,經歷了一些失敗後,就慢慢的接受了自己能力有限、自己資源有限、自己能做的事情很有限的想法了。
這就像籠子裡的那條狗,一開始也嘗試逃離,但是每次嘗試都被電極給電怕了,慢慢的也就接受了這種無助的境遇——反正做什麼都做不好、也做不到跟人一樣的成績,努力也沒有什麼用,乾脆也就放棄努力了。
於是,窮人跟那條狗一樣,習得性無助般的,躲在自己的某個小角落裡,舔著自己的傷口,不再做任何嘗試,頹廢的得過且過吧。
至於富人嘛,因為資源豐厚,因為信念堅定,敢於承擔風險、敢於嘗試,就算受傷了,也依然無怨無悔,繼續的嘗試,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自己想要的。等到別的狗都放棄的時候,他就抓到了那個機會,逃出牢籠,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窮人和富人,其窮和富的差別,首先不是外在的金錢和各種資源,而在於內心的那種信念和思維。我這裡想說的,也是這種信念和思維的窮富差別。
最後再補充一點的原因,因為信念和思維的不同、因為是否有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直接導致了窮人和富人在目標和目光上的差別。
因為信念和思維的差別,富人一般會定的目標宏大一些、眼光會放的長遠一些,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努力才能實現,因而富人們會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不僅僅為了證明自己,更是要從中獲取自我實現、自我掌控的成就感。
而窮人們認為那些宏大的事情,自己沒有能力做;就算嘗試了,也做不到,從而被訓練出來「習得性無助」,所以也就不期待什麼大目標了。
既然不算是什麼大目標,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基本上就能夠做到;而做到這些小目標,窮人們也就滿足了。
既然目標不大、做的事情不多,幹嘛要那麼努力呢?忙完該忙的那麼點事情,該怎麼頹廢休閒、就頹廢休閒吧!
這就是窮人狗的狀態——越沒錢越窮,會越頹廢,越沒有什麼事情做;而越沒有什麼事情做,就會越沒錢越窮,也自然會越頹廢。
以上供參考!
我是古侯子,分享創業和商業中的實戰經驗和深度思考;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古侯子」,每天了解一點有用的創業和商業乾貨。
努力跟有錢沒有屁關係!
去建築工地看看工人,他們遠離家鄉,一天工作12個小時,整個月不休息,冬天睡鐵皮房,夏天睡地舖,掙幾個錢?再看看建材市場的搬運工,一個麻袋100斤,搬一個麻袋到倉庫,還得碼放好,一個才掙3毛錢,全天累到死,300元。還不如有錢人輕輕漲個房租掙得多。努力跟有錢真的沒關係!
有錢跟努力沒有屁關係!
雖然現在到處鼓吹奮鬥雞湯,但是你必須承認,你奮鬥了一輩子,條條大路都沒奮鬥到羅馬,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你見王思聰努力過?如果天天發微博,泡網紅,打遊戲也叫努力,那我相信99%的人都都可以比他努力。一線城市的土著天天打麻將,然後拆遷掙了幾千萬,有錢跟努力有個屁關係呀!
沒錢跟頹廢有個屁關係!
沒錢的人,據我看到的,幾乎沒幾個頹廢的,路上擺攤的沒錢人,都是早晨五六點就忙活開了,風雨不休;寫字樓裡的沒錢小白領,早晨五六點就起床,夜里八九點才下班;車間的工人、土地上的農民,建築工地的人,商場的服務員,沒幾個有錢的,誰TM頹廢了,誰不為了生活,忙的灰天黑地!
頹廢跟沒錢有個屁關係!
很多有錢的人,天天不是四處玩,就是無聊耍,泡泡夜店,吸吸毒粉,換換女友,玩玩鮮肉,搞搞海天盛筵,結婚後也不閒著,今天出軌,明天劈腿,誰考慮過國計民生?其實從精神層面,這些有錢人才是真正的頹廢。沒錢人你想頹廢,你頹廢的起嗎?你敢頹廢一天,交了房租連吃泡麵的錢都沒了,只能去幹活!
總之,越有錢越努力,越沒錢越頹廢,這種現像在現實中是很少見的。只不過讓人心寒的是,隨著社會階層的固化,越沒錢越努力,但是越努力也不一定有錢,而隨著資本收入大大高於勞動收入,越有錢的人,即使啥也不干,光靠投資房租等,也比沒錢人掙得多。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職場再出發,近二十年職場培訓與管理經驗,助力你的職場成長,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一下,謝謝。
越有錢越努力,越沒錢越頹廢,這個現象雖然有,但並不是普遍性。
也不知從何時起,總是有一種奇怪的輿論,窮人之所以窮,都是因為不思進取和消極頹廢造成的。這就有點不太客觀了。
這個社會,嫌貧愛富太嚴重了。富人放個P都是香的,窮人說什麼都是錯的。富人喝喝茶,那叫情調;窮人喝喝茶,那就窮酸。富人包個二奶,那叫風流;窮人找個小姐,那叫嫖娼。富人在一起喝酒吃飯,那叫商務活動;窮人在一起吃飯喝酒,那叫醉生夢死。總之,同樣一件事,到了窮人那裡,總是透著鄙視和嘲笑,真是奇哉怪也。
富人為什麼努力?說好聽點叫事業心強,說難聽點就是欲壑難填。不信你看看那些貪官,動不動就撈幾個億。按老百姓的想法,撈個幾百萬,一輩子夠吃夠花就得了唄,又能保證體面生活,又能讓你全身而退,為什麼非要撈那麼多呢。這就是慾望,這就是人性!
窮人為什麼頹廢?與其說是頹廢,不如說是絕望。窮人不是沒有努力過,可是,努力以後才知道,哪怕拼了全身力氣,到最後也並不能改變什麼。經的挫折多了,受的打擊狠了,慢慢的希望就變成了絕望。當一個人對生活和命運開始絕望的時候,他除了頹廢還能幹什麼呢!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這世界只有一個馬雲,只有一個王健林。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人,也並不是說只要努力就能成事。成功的有錢人固然值得推崇,但普通人也並不應該被詬病。過去講“一將功成萬骨枯”,現在說,沒有眾多的底層“沒錢人”打拼,何以有塔尖上的馬雲、王健林。沒錢並不是頹廢,他們也在為錢打拼,只不過他們的打拼是在為少數成功者墊上肩膀而已!試想一下,看看有誰能把金字塔倒過來。再者,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畢竟需要智慧、拼搏、機緣。甚至還需要看不見又不可言明的關係。沒錢者並不完全是頹廢的原因,沒法成功也並非都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沒有成功所需的基礎、機緣和門路。再者,沒有願意頹廢,頹廢往往也是由於無奈!史玉柱換作今天還能翻身嗎?褚時健如果沒有租地的錢,沒有過去攢下的人脈資源,他有可能創業成功嗎?再想一下,現在做生意一旦失敗,便會背負債務,就有可能成為“老賴”,僅應付官司和債主就可能使他們生無可戀,請問他們不頹廢還能怎樣?所以說,越有錢越有錢的成功者無可厚非,但也不能詬病眾多底層者的頹廢,成功者大可享受他們的喜悅,但千萬不要嘲笑沒錢者的“懶惰”和“頹廢”,更別用少數人的成功事實來綁架普眾的思想。否則,金字塔真的可能會倒置。
聽說過梅國的“奶嘴論”嗎?看到中間再講。現在流行許多“磚家”觀點,都是在美化富人、醜化窮人。假如把中國比作過去的窮人,把歐洲比作過去的富人,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雖然窮,但通過努力,正在變富。人也是一樣,許多窮人依然非常努力,但富有的充分必要條件並不僅僅靠努力。為富不仁,富人花天酒地的多了,按比例至少比窮人中頹廢的比例要高,因為很簡單,富人頹廢得起,窮人頹廢要餓死。
梅國多年前開過一個閉門會議,少數世界精英和政客關門商議,形成“二八”共識。就是20%的精英就是要瓜分80%的資源和財富。同時研究,那80%的人不高興了怎麼辦?於是這幫精英想出來了一個絕招,就是“給窮人嘴上塞一個奶嘴”,讓他們含著不哭不鬧,這個奶嘴就是娛樂,就是讓窮人頹廢,迷茫在娛樂之中。所以,窮人現在很迷失在娛樂之中。你看看多少窮人在任何時候都抱著手機呵呵傻笑。富人的“奶嘴論”,正在發揮效應。窮人們要驚醒啊。
富人再勤奮,也趕不上窮人的勤奮。因為富人短期勤奮,可以長期休息,讓錢生錢。窮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勤奮,因為手停下來,口裡就沒飯吃。只聽說窮人有累死的,很少聽說富人有累死的。富人也勤奮,都在跑馬拉松、爬雪山,一是情懷,二是鍛煉身體,因為命值錢,所以他們拼命鍛煉。窮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值錢,所以,更注重短期利益,把錢抓在手上比什麼都重要,沒有錢,有個身體有啥用。這不是誰勤奮不勤奮的問題,這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發生作用。窮人要生存,其他都放一邊。
綜上,對於富人來說,他們把所謂的勤奮當作一種樂趣,為什麼大佬們還在經營,是因為他們到達了馬斯洛需求的最高層次,就是實現自我價值,掙錢就是最大的樂趣啊。窮人,任何時候都要為生存而努力,越沒錢越頹廢畢竟是少數。
謝邀,喬布斯通常在每天4點起床,庫克通常在每天4點半起床,巴菲特通常每天在6點半起床,扎克伯格連續幾天不睡覺是常事。在我們的身邊也會發現,越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智慧的人越謙卑,越富有的人越勤奮。也許有人會說,許多窮人也很勤奮,針對題主的問題,坤鵬論分析如下:
一、富人之所以富是對工作充滿興趣
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別人月入幾十萬,如果你認為,這樣的高薪就是奢侈與休閒,那麼你就錯了,他們的生活標配可以說是奢侈品+頭等艙+五星級大酒店+經濟自由,可他們的工作標配絕不等於睡到自然醒+隨心所欲加周遊世界。對於工作投入程度,他們遠遠大於普通人,努力不是他們有錢的原因,反而是他們富足的結束。2010年,Barclay’s Wealth 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資產在1000萬以上的人中,有60%表示不管多老,會一直工作,54%的百萬富翁也是如此。比如viacom的總經理90歲了,Dole Food的總經理也也90歲了,Cosino大享現在71歲。他們不打算退休,國為工作給予他們的精神刺激、愉快以及成就感是休閒所不能比擬的。可以說,他們的工作環境是高端的,服務是高端的,資源是高端的,工作夥伴有著頂級思維和能力,信息是前瞻性的。那麼這樣工作不是苦累,而是一種王者般的享受,有主動性、有激情、有成就感,可能一個小小的決策,都能引發蝴蝶效應。相比窮人們則認為越早退體,不用工作越好。工作對於他們只是一種生存的手段。對於真正的富人而言,勤奮的工作是一種切實的快樂。當你還在床上睡得深沉,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二、窮人之所以窮是缺乏規劃
當一些人過於貧窮,為了生存日夜奔波,他們很難去對生活有合理的統籌和規劃,潛意識裡只剩下賺錢,一天不出工,全家都可能出現吃飯斷頓的現象。他們會把所有的不如意歸因於沒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是去尋找如何去突破而是認為是沒有錢造成的,慢慢的,貧窮的恐懼會佔據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所有更重要的更有價值的因素。進而難以跳出困境,窮人本身就承受不起失敗。因為他們沒有資本,沒有成為富人應具備的一些條件,所以說注定是失敗的,失敗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來越頹廢了。
所以說,富人勤奮和努力一點沒有錯,但富人有一個特點,富人的腦袋是勤奮的,無時不刻不在思考。而窮人中也有勤奮的,甚至大部分為了養家糊口工作的時間一點不比富人少,許多人天不亮就起床準備一天的工作,晚上可能很晚才能回到家裡,但大多數都是體力勞動者,很少會用腦思考,即使思考也並不是長遠的生活規劃。
越有錢越努力其實應該理解為越努力越有錢,越有錢又越努力。其實有錢和努力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
1. 先努力才有錢
我們不能忽視努力的作用,往往都是先付出才能有收穫,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踏實的努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2. 先自律才有錢
努力當然是不夠的,盲目的努力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一個優秀的人,應該是一個自律的人,了解自己,合理制定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3. 善於學習才有錢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一直在學習的人,他們不會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他們在不斷追求著更遠大的目標,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時代的需求。
4. 善於總結反省才有錢
成功的人也是善於總結反省的人,他們能知道自己的得失,正確的評判自己,在錯誤中改正,在糾錯中前行。
5. 勤奮吃苦務實才有錢
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成功者大多經歷著非常艱苦的生活,但是依然保持著勤奮吃苦務實的品質,才得以有今日。
總結:越有錢越努力其實應該理解為越努力越有錢,去努力了才會有錢,而有錢的人也更加努力,去實現跟大的目標,然而沒錢的這些做不到,自然就頹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