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大盈利模式:過去是找新產品、新策略,現在盈利換了跑道,選對行業,還要選對盈利方式,一個公司只能一種盈利方式,做到它倒閉為止
七大盈利模式
模式一【產品盈利】
賣貨掙差價:收入-成本=利潤
核心是將成本降到極致,越做越便宜——優衣庫、格蘭仕、宜家、名創優品
事實上聯合利華、歐萊雅等各大的快消費集團,他們的成本已經是最低了,但他們也都已經在賣產品上不掙錢了。靠資本市場的錢。請問,你創業做一個護膚品/快消品,用同樣的方法,你可以成功嗎?
主動降價才叫真牛X:名創優品零售價10元,出廠價15元。
價格戰(主動打法、被動打法)
模式二【品牌盈利】
致力於提高附加值——越做越貴—— LV
產品只是品牌的原材料。一個做廚具工廠的老闆,認為自己做品牌有優勢,理由是朋友帶回來的德國廚具其實就是他生產的,德國售價是他出廠價的10倍,朋友還很得意,他憤憤不平,於是找了一堆人開店、打廣告、招員工,做VI,以為這就是做品牌。但做產品的人是研究貨的思維,而做品牌的人是研究人的思維,何來優勢之有?兩種邏輯好吧?不僅沒有優勢,只有劣勢。做產品是實,做品牌是虛,要做虛實結合的事。
品牌不屬於公司,屬於消費者,品牌就是找到魂,這個魂是讓你願意多花錢的理由。給你一個貴的理由,產品好絕不是賣得貴的理由,在客戶心目中,好是理所當然的,LV的成本150 售價1.5w。
紅牛——提神、抗疲勞
王老吉——降火
六個核桃——補腦
搶占客戶的心智空間。
功能訴求:王老吉、六個核桃
情感訴求:腦白金、哈根達斯(表達愛的道具,女朋友面前,你不可能為了口感同樣好而給她買八喜)
精神訴求:LV、Nike,販賣運動精神、文化。
模式三【模式盈利】
隱形盈利把看得見的錢分掉,掙看不見的錢。
別人把產品當道具,拿產品是來圈人的,我們倒好,把產品拿來賺錢的。——小米
舉例
1)電視機:三星9000;長虹5000;小米2499。
還可以省掉有線電視的錢只要付15元/月看小米盒子的內容,電視沒有掙錢後續的內容掙錢(廣告,視頻月費,電視購物)
2)Costco 會員制
會員費55美金,VIP僅需110美金/年,2%的返還,最高返還750美金,買得多就掙回來,會員費可以退
好事多平均毛利率11%,沃爾瑪25%,毛利率可以抵消運營成本就可以把價格降下來讓會員滿意,主要掙的是會員費,2016年4760萬會員,26.5億美金的會員費收入。
Sku少,每個品類只挑2-3個品牌。4000-5000個購買集中,採購量大,可以把價格談下來,然而沃爾瑪sku=10萬個。
模式四【系統盈利】
又名整合資源盈利。——名創優品
即把該花錢的事情讓別人去幹,但是所有的錢都進我的帳。用一套系統,整合社會上已經存在的資源(固定資產)盤活。
季琦:
第一家公司:攜程—— 得到了會員
第二家公司:如家—— 形成了酒店管理系統
第三家公司:漢庭—— 合作模式
我給你會員客流,我幫你管理酒店,你把酒店給我,整合了1000個酒店,每個酒店500萬。裝修費都省了。只是掛了一個牌子,導入了他的酒店管理系統。1000個酒店的錢,都進了漢庭的系統。
漢庭現在變成了華住集團,旗下收購了:
美爵、禧玥、漫心、 諾富特、 美居、 CitiGO、 桔子、 全季、 星程、 宜必思尚品、 漢庭、 怡萊、 海友等多家。
名創優品直管模式
這個市場是能出錢的人多,能幹活兒的人少,所以表面上看好像名創優品在招加盟商,但本質上其實是融資,因為他不需要加盟商幹活兒只需要他們出錢(前期投資200萬開店,後期支付店鋪運營費用),然後他還自己把錢借給加盟商,有錢加盟商就出錢沒錢的加盟商則可以藉錢,也就是說你可以為名創優品扛風險。
整合資源第一前提:你要有系統、把會員或管理體系導入,你有沒有一套幫別人的系統。
模式五【資源盈利】
壟斷資源。你擁有不可替代的資源,所以價格你說了算——東阿阿膠
中石油上游資源壟斷
東阿阿膠上游原材料壟斷(所有的驢都是他的,你要做阿膠,連驢都沒有)
百麗下游資源壟斷走進百貨公司abcde 牌子都是百麗的。
騰訊微信,QQ是用戶壟斷,可以把用戶賣給不同行業
我們能做的——渠道壟斷
模式六【收租盈利】
專利知識產權——華為
Stock image ,電影/歌的版權,
華為——靠研發技術,掙知識產權的錢。華為為研發的投入,是不計成本的。
模式七【金融盈利】
利用好槓桿。——銀行
舉例說明:老張存100萬,得2萬利息,老王貸款100萬,付10萬利息,銀行的收入是多少?8萬。但事實上,老王拿到的是100萬嗎?他拿到的是承兌匯票,錢沒有全部拿到,利息已經開始按照全額付了。銀行手裡拿著老張的100萬,發了10個100萬的承兌匯票。
更高級的是,花唄手裡其實1分錢都沒有,憑空發了無數錢……
小結:
盈利模式是一條生命線:
阿里巴巴:模式盈利→系統盈利→資源盈利→金融盈利
華為:產品盈利(為西門子代購)→收租盈利(研發了很多專利,蘋果都要付他錢)
起步在哪裡沒關係,但是路線很重要,從一開始就要做好企業生涯規劃。一個公司只能一個盈利方式。
案例
麵包店
開店成本50萬*200家=1億
加盟模式:別人投資別人管理掙加盟費(培訓費)50萬一次性
直營模式:自己投資自己管理掙價差
直管模式: 幫別人管店投資是別人投
掙什麼錢:
加盟費:5萬/家*200家=1000萬
管理費6億*5%=3000萬
供應鏈的利差:麵包原材料成本:60% 從麵粉經銷商進貨,現在我有200個店,我不找經銷商進貨了,我找原材料的廠家,經銷商掙的錢10% 現在變成我掙了——規模效應產生的利差
T+N天現金流賬期的錢營業額30萬*200=6000萬*20%投資回報率
綜上結論:沒有模式不開公司,這個時代所有傳奇的基礎就是商業模式,產品和品牌已經是標配了,模式才是剛需。
總結完七大盈利模式,你覺得未來的模式是什麼呢,也就是第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