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指責是一種修養

不到別人生活中指手畫腳,是難得的修為。

Sponsored link

用一根手指指著別人的時候,三根手指正指著自己。

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學會用一顆理解的心看待對方的不足,才真正標誌著人格的成熟。

遇事不指責是一種修養

遇事不指責,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善意的溝通。

楊絳和錢鍾書先生的夫妻相處之道,時常讓人稱羨:

當女兒錢媛媛出生的時候,錢鍾書來到病房探望妻子,並且告訴他,自己在家“乾了壞事”,把墨水瓶打翻了。

楊絳卻笑了笑,溫柔地說:“不要緊,我回家洗。”

錢鍾書懊惱地說:“墨水呀!房東家的桌布都被染黑了。”

楊絳安撫道:“墨水能洗掉的。”

Sponsored link

每當家裡壞了什麼,楊絳總是說“不要緊”,錢鍾書對此深信不疑,並且心懷感激。

很多時候,由於認知不一,每個人的思維都有所差異,溝通方式也各有不同,很多時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然而,“溝通”和“指責”是不一樣的。

指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帶著敵意和負面情緒去埋怨對方;

而溝通則是考慮到雙方的立場,出於關心,給予對方善意的提醒。

每個人都有面對不幸的時候,與其將矛頭直指對方,不如共同面對,冷靜思考。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組成,而90%則由你的反應所決定。

成熟的人有情緒而能操控情緒,不在情緒的影響下意氣用事。

高品質的溝通不是情緒的轉移,而是從心開始,相互理解。

遇事不指責是一種修養

Sponsored link

寬容體諒,是真正成熟的標誌

在嘴上吵贏別人,是最無意義的勝利。

有一句話說,“與人溝通時,70%是情緒,30%是內容”,當沒有正確地表達內容時,誤解就會因為情緒的激化而進一步加深。

很多時候,矛盾的產生不是兩人之間真的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將小事過於放大。哪怕不了解真相,也一定要爭個輸贏。

但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便容易陷入狹隘之中。

在全面地了解事實的真相之前,不妄下論斷,是一種成熟,也是高情商的體現。

換位思考,寬容體諒,是人與人之間最善良的溝通方式。

形成相互體諒的思維習慣,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遇事不指責是一種修養

不必在意無意義的指責

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

Sponsored link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活在焦慮不安里?

因為在完善自己的過程中,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目光,活成了別人希望的樣子。

破解這種焦慮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懂得拒絕莫名其妙的指責,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著名畫家達芬奇說:“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

如果對方說得有道理,那麼確實該反省自己;

但如果對方的指責只是為了抬高自己,便不必在意,當做沒聽見。

不要讓自己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懂得拒絕無理取鬧的指責,是一種成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