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喜歡爆發的感覺,不喜歡堅持
看到過一個故事,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佈置學生每日甩手臂,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
第二天蘇格拉底詢問情況,全班都舉起手,一個星期後,蘇格拉底再問,有90%的學生舉手;過了幾個月後,有80%的學生舉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還有哪位同學堅持?”這時,整個教室,只有1個學生舉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哲學並創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
這個故事側面反映一件事:我們很難做到細水長流的堅持,每天做300個很輕鬆,但我們1天不做,2天不做,堆積的數量呈指數增長,最後越積越多,要一天做幾萬個,一天就很難做完,只能選擇放棄。
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這種情況,剛開始嚐鮮非常熱情,但熱情消散之後,開始散漫。比如很多人想要拿下大學英語4級單詞,計劃安排的完美,每天背200個單詞,10天拿下,第一天背完200個,第二天隔壁小紅叫你出去玩,你想著今天不背了,明天背400個;第三天,小王叫你打遊戲,你心動了,說大後天背600個,等你終於意識到要背單詞了,第一天背的200個已經忘記了,又開始背“abandon”。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事情,絕大數人的單詞書,開頭幾頁是黑黑的,後面一大頁都是雪白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我們喜歡爆發的感覺,對自己過高的認識。覺得自己腦子好,頭腦靈感,記憶力超群,每天背200個太沒意思了,一次性背完3500個單詞才有成就感;每天鍛煉太累了,週日一天補上一周的運動量;上完班下班回家學習沒效率,週末再好好學,結果週末不停的浪,到了周日晚上要睡覺了,說:“明天下班後要好好學習了。”周而復始。
有時候大家的起跑線明明都一樣,但最後脫穎而出的是那個跑的最慢,卻堅持最久的人。我們覺得很意外,但這是最符合常理的。因為他們真正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少成多。
秋葉大叔說過一句話,“堅持比爆發更重要。一個人自己為什麼沒有爆發,往往是你堅持不夠久。凡是可以速成的技能都不值錢。有天賦的選手,也得進行長期專業枯燥的訓練,才有可能成為出眾的人。”
二、堅持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每一次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喜歡一口氣吃一個胖子,這跟意志力無關,而是我們沒有看清楚堅持的本質是什麼?堅持的本質是微量思維。
啥叫微量思維呢?就是每次行動設置一個能輕而易舉能實現的目標,然後開始長久的行動。
比如你想要練出馬甲線,做仰臥起坐,訓練計劃不能每日要做1000個,而是應該每日做50個或者100個起步。
真正的堅持,是從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開始,每天完成這個目標,水滴石穿,形成習慣,最後在一瞬間爆發了。而這個爆發是經過無數個小目標築建而成的。
很多人會有疑問,我的目標很大,可你讓我從小的事情做起,那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最終目標呢?
別急,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大腦。
大腦是一個吝嗇鬼,牠喜歡走“捷徑”,只要我們熟悉的人和事,大腦就會優先啟動“快思考”,也就是直覺。
比如愛美的女孩覺得自己太胖了,想要下班後去健身房健身。在此之前,我們想想下班之後乾什麼呢?是不是回到家後躺在床上,然後開始打開點餐軟件開始點外賣,下單;接著開始刷最新的電視劇,這個時候外賣小哥打電話告訴你外賣到了,拿到外賣後邊看邊吃,接著洗澡刷手機,聊天,一直到凌晨12點才睡覺。這種生活已經深深刻在大腦裡。
現在我們想要改變,要去健身房減肥,也就是說下班之後要去健身房,開始跑步、做運動、然後不能吃油膩、高脂肪的東西,火鍋、香鍋、麻辣燙都離你遠去,我們只能吃低脂的沙拉、水煮青菜,雞胸肉。去健身房鍛煉意味著每天躺在床上的日子要離我們遠去,每天要過著揮汗如雨,腰酸背痛的日子。
兩者相比,大腦會優先選擇前者,輕鬆熟悉,去健身房鍛煉要改變太多的行為,大腦拒絕改變,想辦法讓你回歸到原有的生活習慣,拒絕新行為。我們大腦就是這麼短視,偏愛啟動成本低的行為。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想要讀書,因為沒時間、家裡椅子不舒服,檯燈不夠亮,到最后買的書都放的積灰了,也沒有翻幾頁;
想要學習新PS,電腦太卡,軟件沒有更新,書籍沒有準備好,等全部都準備好了,發現自己學了一小點,被快捷鍵繞暈了,嚇得立馬放棄了,安慰自自己沒天賦學不會;
想要寫一份策劃方案,總覺得思路還沒有清楚,資料沒有準備齊全,對自己說再等等,遲遲沒有下筆,一直拖到最後一天,領導催你要方案,胡亂寫一通。
但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我們一次次失敗,不敢面對挫折,害怕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小困難,失敗後,又一次次尋找方法,但無論我們怎麼找,大腦都會阻止我們的改變,逼我們選擇放棄。
我們覺得太痛苦了,都是大腦在作怪,但我們為什麼不換一個角度思考呢?也許這就不是問題了。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順應大腦的天性,從啟動成本低的行為開始行動呢?
這就是微量思維,用低成本的行為幫助我們堅持下去。
三、如何利用微量思維,做到不痛快的堅持?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利用微量思維,做到堅持呢?觸發微量思維的五要素,分別是:觸發因素、動機、反饋、重複行動和環境。
啥意思呢?
觸發因素就是我們有點想做某一件事情,有點好奇。比如,在工作中你發現同事小王是“文案王”,小王每次寫出的文案轉換率很高,提高客戶產品的銷量,長久下來,客戶很喜歡找小王寫文案,你也想跟小王一樣,於是向她請教寫高質量文案的秘訣,這就是觸發因素。
我們希望能向小王一樣成為公司的“文案王”,這是想要改變的動機,也就是做事的目標。
為了能達到目標,你給自己設置一個個小目標,第一個小目標是每天寫200字文章,等寫200字文章沒有問題了,在抬高一個目標,寫500字,慢慢遞進,最後能暢通的寫出一篇好文案。
接著我們每天完成規定的小目標,可以發到公眾號、朋友圈,甚至是發給小王看,讓她點評,指出其中的問題,這個是反饋,有反饋就有成就感,大腦嚐到甜頭之後,會更加願意嘗試。
這個過程你要求自己先堅持2個月,看看效果如何,這叫做重複實踐,刻意練習才能提高技能的熟練度。
最後我們擔心自己中途會中斷,會三分鐘熱度,你打算加入文案社群,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精進,這是環境因素。為自己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利用同伴的力量,堅持。
總的來說,微量思維就是用最小的行動做事情,只有行動過小,不給人造成負擔,才能快樂而又長久的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