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Sponsored link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

為何工作以來,能力卻遲遲得不到認可或提升?

領導通過什麼去判斷員工是否值得培養?

同事對一個人的認可到底源於什麼?

……

今天的文章,基於一則真實的職場諮詢案例,主人公經過諮詢,用了長達兩年的努力,終於步入了正軌,在徵得對方同意的前提下,我將這個故事進行了文學加工與處理,希望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一、

兩年多前的一個深秋,諮詢者吳華(化名)一臉沮喪地找到了我。

吳華,1988年生人,畢業於一所普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學歷。

Sponsored link

和其他職場人不同的是,吳華的職業經歷不僅沒有看到增長的趨勢,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

吳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效益不錯的企業,崗位是商務助理,主要負責和客戶前期的溝通對接、中期的事務跟進、後期的維護及服務工作,等等。

履歷上顯示,不到兩年時間,吳華就感覺“自己工作不受重視、能力得不到發揮”,辭去了這份工作。

從那次離職開始,吳華就陷入了惡性循環:她越跳越糟,一次不如一次,最後才發現,自己儼然瀕臨絕路。

“曉璃老師,你說我還有救嗎?我懊惱極了,看著別人越做越好,而自己呢,通過七年的折騰,反而越來越糟糕,能力也絲毫沒有長進。現在想來,第一份工作那麼好,卻被我輕易放棄了……我真是一手毀了自己的職業前途,我到底該怎麼辦啊?”吳華說。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二、

在吳華講述自己第一份的工作經歷裡,有兩件不起眼的小事兒引發了我的注意。

第一件事情。

有一次,吳華給客戶回復關於公司產品及報價的郵件,結果郵件裡出現了一些錯別字。

後來客戶和經理無意中提到了這事兒,部門經理找到吳華詢問情況,吳華的第一反應就是:“經理,這份郵件需要我把錯字修正好,重新發給客戶嗎?”

經理說:“客戶倒也沒有提這個要求……”

Sponsored link

吳華“哦”了一聲,就沒有往心裡去。

半年之內,吳華接連犯了三次這樣的錯誤,經理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她同事小阮做了。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第二件事情。

有段時間,公司領導對內部文化建設較為重視,讓總經辦負責每個月出一期內刊,總經辦要求每個部門每個月至少交兩篇稿件。

部門經理就把寫稿這件事情交給吳華。

第一個季度,吳華勉強在截止日期之前交了兩篇;

第二個季度,吳華每個月只能按時完成一篇,另一篇需要總經辦屢屢催促才完成;

第三個季度,吳華就成了總經辦重點催稿的對象,連帶部門經理也遭到了點名批評;

第四個季度,部門經理就把寫稿這件事情也交給了小阮。

兩年不到的時間,同事小阮接連升職加薪,而自己卻始終被安置在助理的崗位中,做的事情“低級簡單枯燥”不說,也不太受重視,成就感低下,終於萌發了離職的念頭。

然而現實打臉。

Sponsored link

有一天她發現,自己不論去哪家公司任職,每次都是滿懷希望地開始,滿心失望地結束。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三、

經過了一系列排查和澄清之後,我發現吳華的問題並不是出在職業方向上,而是出在了職場認知和適應上。

1、誰都經歷過青澀的新人階段,能力背後是態度問題

職場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是黑白分明的,有些就處於“模糊狀態”。

例如吳華回客戶的郵件裡有錯字這件事,就是這種情況。

往大了說,這件事情反映出吳華做事不夠細緻,但如果再深究下去,叫做“不用心”。

——如果一次犯錯可以用“粗心”解釋,但短時間內發生三次及以上同樣的錯誤,說白了就是態度有問題。

態度問題說白了就是,你究竟是把這件事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而是僅僅把這件事當做“應付交差”去做?

這事兒如果發生在一位對自我有要求、責任心強的員工身上,即便客戶沒有要求改正,TA在發現錯誤的第一時間,也會把改後的郵件發過去並附上誠摯的道歉,後期在發送郵件之前多檢查幾遍,盡量避免此類“低級錯誤”的發生,可能效果就截然不同。

Sponsored link

吳華的置之不理是多數人的做法,因為在他們眼裡,“既然對方沒有明確要求,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殊不知,如果你真的為自己做事,你就會明白最簡單的一點,那就是,為自己所做的事承擔責任。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2、被你忽略的事情裡,往往藏著不易察覺的機會

拿文中的吳華來說。

在接到領導佈置的“每月寫兩篇稿”這樣的任務時,吳華不假思索跳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件事情和我本職工作關聯不大,在這裡下功夫,那才是傻呢!”

所以,吳華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疲於應付,從開始的勉強交差,到後來屢屢拖稿,直至後面連帶部門經理被點名批評……

這件事情在當時的吳華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裡面,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失誤。

在這件事情上,其實可以反映出經理有意識在給吳華機會的。

當時的背景是,公司領導很注重文化建設,所以內刊工作應運而生,這種情況下,如果吳華能用點心,利用業餘時間琢磨寫文章的事情,把這件事情做好了甚至得到總經辦的褒獎,就是在為自己累積“信用額度”。

如此一來,下次有新的機會,領導自然就會想到她。

可惜的是,吳華不曾意識到這一點,白白錯過了好機會。

Sponsored link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四、

職場能力被認可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領導通過什麼去判斷員工是否值得培養?

同事對一個人的認可到底源於什麼?

……

這幾個問題都指向了關鍵的四個字,職業信用。

“信用”這個概念常見於財務及金融領域。

打個比方,你辦了一張信用卡,就具有一定的信用額度,即擁有先刷卡消費、再歸還債務的權利。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信用度”越高,意味著這個人的能力越強:TA能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通過信用辦成大事。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如何累積良好的信用?

或者換個問法,如果提升你的信用卡額度?

很簡單,在額度很低的時候,你按時還款絕不拖欠,甚至時不時多存點錢進去,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在銀行的信用記錄會非常不錯,信用額度自然會得到提升。

這個原理放在職場中同樣適用。

在職場新人階段,很多人都是從“打雜”這件事情做起來的:它的本質就是累職場信用。

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本質上都是在給你自己積累信用。

而你是否真的用心去做,直接決定了領導和同事對你給予怎樣的評價。

在很多人看來,“拿錢幹活”天經地義:這種交換思維的背後,實際上恰恰阻礙了個人發展。

正如信用額度高的人才能辦大事一樣,職場中,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就需要不斷累積職業信用,這裡面不僅僅包含做事的態度和能力,更有識別機會、把握機會的重要能力,以及隨時和同事領導保持溝通,爭取更多機會的意識和能力。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經過這番分析,吳華終於意識到,在她後面來公司的小阮之所以快速得到提拔,就在於人家在信用累積方面做足了功課——

例如,接手吳華的回郵件這項工作後,小阮在回复客戶郵件方面更細緻周到,甚至根據客戶喜好編排了不同的郵件版式;

在撰寫稿件方面,小阮總能按時交稿,並且稿件質量非常優質;

與此同時,小阮還定時和領導匯報工作進展;

另外,她還特別注意維護同事關係,例如對給予幫助的同事用小禮物表達感謝,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表現,小阮自然得到了從客戶到同事的一致好評;而隨著小阮“職場信用額度”的提升,領導漸漸放給她更多的機會,讓她接手價值更高的工作。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五、

我告訴吳華,比起重新尋找職業方向,對她而言最迫切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自己的“職業信用”。

要知道,職場回報具有滯後性,如果想要後期獲得不錯的薪資報酬,那麼前期累積信用,則是改善困境的重要方法。

如果用一段文字表述前面的意思,大約是——

1、職場環境下,機會才是最不均等的資源,也是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2、想要獲得更好的機會,就必須重視職業素養;

3、職業素養的本質,恰恰在於“職場信用”的建立和累積,即,你是如何看待當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在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內容時,你又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等等。

我用七年時間,一手斷了職場前路:能力不被認可,因為缺乏這一點

如果你在職場中深感不受重用,或者覺得自己一身本事無處施展,甚至覺得一直沒有機會提升能力,不妨排查下,是不是這裡出了問題,所以才導致無法獲得更多的機會?

累積職場信用這件事,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是讓信用“從0到1”的不二法門;

學會識別機會,抓住並出色完成它,這是提升“信用值”的重要步驟;

學會從內到外累積信用:對內和領導同事保持溝通,對外要展現出應有的職業素養,即, “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

重視口碑效應,認真分析與對待每一次負面評價和反饋,那裡恰恰是你成長的最佳切入點……

吳華聽完我的分析和建議,若有所思。

諮詢結束後的吳華從一家新公司重新開始,28歲上下的她雖然不再年輕,但她表現出的謙虛敬業的態度、一絲不苟的辦事能力、高效準確的做事效果,讓她終於在30歲左右,迎來了自己職場中的第一次升職加薪。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