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做事,先做人”,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並不容易,做人更難。美國哲學家馬登關於做人與做事,曾有一段深刻的闡述:“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職業中做出成績來,還要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個律師、一名醫生、一個商人、一個職員、一個農夫、一個議員,或者一個政治家時,你都不要忘記:你是在做一個’人’,要做一個具有正直品格的人。這樣,你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義。”
無論哪一個人,也不管你多聰明、多能幹,家世背景有多好,如果你不懂得做人處世,那麼,你就很難在社會上吃得開。
確切地說,做人處世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現實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經常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並不懶惰,為了心中的目標,也付出了很多,然而卻一直庸庸碌碌,無所作為,而且人際關係也很差,這個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你不能說他們不夠努力,其實他們很勤勞,可為什麼有時候卻會落得一輩子碌碌無為,蹉跎歲月,最終一事無成的結局呢?答案往往都是因為他們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為人處世。
從表面上看,做人處世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其實不然,比如說你當一名教師,你的主觀願望是當好教師,但事實上卻不受學生歡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觀願望是賺大錢,可偏偏就賠了本。拋開這些表層現象,去發掘問題的癥結,你就會發現做人處世的確是一門很難掌握的學問。
當你做一件事失敗了或被人無端拋棄的時候,應該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看自己到底哪裡出錯了。改變不了世界,就先改變自己。
比如說,你去別人家做客,當主人的話可多可少,甚至經常勸你喝茶或提議看看電視時,你就該明白,自己應該告辭了。因為人總是在感到無話可說時,才提醒別人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歡迎了。
比如說,你正在對上司匯報工作,他的眼睛沒有專注地看著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經意地在桌上叩幾下,很可能他已對你的匯報不滿意了。如果你進去時,他的腳正在桌子下無聊地晃動;你說話間,他的腳忽然停止了搖動,那他已對你的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了上司的心理,你才能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才能給上司留下好印象。
和一個新認識的人談話時,他的雙手總是在不經意間抱在胸前,那表明他對你還是有所防備的。所以,在讓他相信你以前,最好還是謹慎為之。
一個人向你發出了邀請,你興致勃勃地落實邀請時,他忽然顧左右而言他。其實,他的邀請不過是順口一來的說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讓他討厭。會處世的人從來不做別人心目中的不識時務者。
這些事情看起來雖然不大,但你這個人是否會做人處世往往就體現在細節中。一旦你做人對了,你的世界就是對的。做人不對,世界就會給你深刻的教訓。
有些人很會為人處世,他們懂得如何既能夠表現自己,又不讓人感到反感,總是能夠把一個最好的自己呈現在別人面前。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他們能夠把握與人交往的恰當距離,誰也不得罪,從容地周旋於來來往往之中。
他們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懂得什麼事情需要冷處理,什麼事情需要熱處理,什麼時候應該清楚一些,什麼時候應該糊塗一些;他們善於把握處理問題的時機,處理問題能夠做到手起刀落,藥到病除。他們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接納和尊重。他們說的話也很容易讓別人信服;他們如果提出什麼建議,也總是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讚同;他們遇到困難,別人也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相反,有些人卻總是受到周圍人的排擠,他說的話對別人沒有絲毫的影響和作用,別人恐怕連聽的興趣都沒有;他的任何建議在別人看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恐怕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裡都是無足輕重的,他有了困難,別人又怎能願意幫忙呢?
兩種人之所以有著天壤之別的待遇,根本問題在於你是否懂得做人,懂得處世。懂得“做事先做人”這個基本常識,才能在社會上吃得開,贏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