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過的一句話: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拒絕成熟。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對成熟有這樣的闡述:
“許多人以為的成熟,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其實,那不是真正的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該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如此看來,成熟應該是由內而外散發著光澤的蘋果,有著圓融的外表,爽口的果肉,豐富的營養吧。
真正的成熟,不是越來越現實,而是越來越接受現實。一個人想要真正成熟,應該從這三件事開始。
停止抱怨,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言談之間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有的抱怨寫在臉上,有的抱怨放在嘴上,有的抱怨落在行動上。
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曾經這樣說過:你無法控制自己的經歷,但你可以控制你的解釋。
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無意識的抱怨,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有好處嗎?
答案是否定的。抱怨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你與周圍人的關係越來越差,時間長了,甚至會影響到你的身心健康。
一個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的是情商,抱怨則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大事。
讓你的解釋多些理智,少些抱怨。因為無論怎樣,誰也不會喜歡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怨天尤人、無法把控自己情緒的人啊。
安妮寶貝在《彼岸花》中這樣說:任何人都一直在傷害著或被傷害著,誰也不應該抱怨誰。
是啊,一個人想要真正成熟,就從控制自己情緒,拒絕抱怨開始吧。
對那些不如意的事,少些計較。嘗試著接受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這才是成熟應有的模樣。
拒絕盲目從眾,在獨立中發現自我
從眾,有時候是有益的,比如遇到事情時,不刻意去標新立異,能夠遵循即定的規則。
從眾,有時候又是盲目的,比如有些時候,自己被眼前的境遇所迷惑,不思考判斷,在不知不覺中去模仿別人的行為,甚至被別人的思想左右,失去了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給某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們講課時,向他們介紹了一位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
試驗進行中,這位“化學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一種化學物質,氣味清香醉人。他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許多學生都了陸續舉起了手。
我們都知道,蒸餾水是沒有氣味的,可那麼多學生都鬼使神差地以為自己聞到了氣味,其實是缺少獨立性,喪失自我的表現。
人們之所以會盲目從眾,是因為跟著大多數人走,會很安全的,或者會有受益。而盲目地追求安全,恰恰是自我意識不健全的一種表現。
遇到選擇時,不要一昧地跟著他人去走,不妨先問問自己的內心,勇敢地正視自己的想法。客觀地分析、判斷,漸漸形成清晰的想法,這是一個人真正成熟必有的經歷。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真正成熟的人,不人云亦云,也不隨周圍的環境左右搖擺。更多的時候,他們願意學習,依賴自己心底的信念,對身邊的事物做出判斷。
相信自己,拒絕盲從,發現獨立的自我。當你真正成熟起來,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
開始成長,找到真正的自我
羅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個人有個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己所樂於安詳的世界,朝自己所樂於追求的方向去追尋,就是你一生的道路。
成長,是為了更多地擁有快樂,是為了更好地尋找成功,是為了贏得一生的真愛,更是為了豐盈自己的內心。
前些日子聚會,大家發現小張不再是那個怯怯的小女人了,比以前更沉穩,臉上也更多了自信的笑容。
聊天時才知道,她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參加了插花小藝的學習,和一幫姐妹們談花論草,生活也像花一樣清香四溢。
上瑜珈課已大半年了,她明顯感覺到身體更好了,氣質明顯改善了。
她說:瑜珈能教會人們接納和寬容,接受身體的不適,放鬆每一根神經;寬容每一個動作,做到極致的自己。
當你開始成長的時候,便漸漸懂得了接受和寬容,那不正是一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也許外表的容顏無法改變,但不斷的成長,會讓你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明媚,會讓你內心的情愫越來越豐滿。
世界對你夠不夠溫柔,取決於你自己是不是強大。與其花時間去抱怨別人,不如用心去豐富自己。
你若花開,蝴蝶自來。坦然地接受自己,專注地提升自己,靜靜地成長,默默地發力,努力撐起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柔軟而有力,做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人生下來不要為了擺脫鎖鏈,而是為了展開羽翼。
當我們閱盡世事滄桑,心裡越來越坦然;過盡千帆歲月,漸漸接受了生活中的平凡。
拒絕那些讓自己身心疲憊的東西,不再為風霜雨雪糾結,不再為生老病死嘆息,擺脫了無形的鎖鏈,展開了精神的羽翼,認識了真正的自我,發現了真正讓自己快樂愉悅的東西。
不再抱怨生活中的無情,不再人云亦云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在日復一日的成長中,漸漸發現自己的獨一無二。
於是,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裡,一半努力地追求著美好,一半豁然地接納著殘缺。
願往後餘生,你能努力且豁然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