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管理比作放羊,聽起來有些荒唐。但是熟知放羊的人可知道,放好羊可是一個大學問。它有許多與管理有相同的理念,如果把企業員工比作羊群的話,那企業管理者就是放羊的羊倌,企業管理者管理員工能達到像羊倌放羊一樣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其實就是管理大師了!
一個羊倌用一把鐵鏟和喊幾句固定的話就可以把幾十個甚至上百的羊集中在一起,羊很少有掉隊的,也很少有跑丟的。細細分析放羊其實蘊含了許多管理的哲學理念。
第一:制度的製定的目的不是用來懲罰員工的,而主要是起震懾和預防作用
不要輕易用制度來處罰員工。這就像羊倌手中的鏟子只對付那些嚴重脫離隊伍的羊一樣,對於不嚴重違反紀律的羊群只用喊口令。這就是製度與企業文化的關係,教化為主,處罰為輔。這也就是孫子所言的攻心者為上的道理。
第二:羊群雖散卻沒有一個掉隊的
羊倌口令一下,所有的羊都會向一個方向前進或後退呢?其實每一個羊群都有一個領頭羊,只要把這個領頭羊管好了,其他羊就馴服了。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匠將原則,只要把將管好了,兵自然也就管好了,所以管理好領導層是管理的關鍵。
第三:每個羊都有吃草的自由度,羊倌不會把每個羊的位置給固定下來
這樣的好處是每個羊都能最大可能的發揮自己的長處,恰到好處的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保證了每個個體能吃飽。所以管理員工一定要給員工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讓每一個員工都能找到適合他的崗位,這就是所謂的人盡其才!這樣每個員工就都會有一個發揮自己才華的平台,員工才有歸屬感。
第四:羊群看似亂,但其實是形亂神卻不亂
這其實就是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者象羊倌一樣應該懲罰那些最不守規矩的員工,教育那些沒有工作熱情的員工,管理好領導團隊。從而達到企業員工象羊群一樣自動自發的遵守紀律,這其實就是一個企業管理的終極目標。
第五:羊倌一般都會把羊往山上趕,因為把羊趕上山可以培養羊的腿力
這樣的羊能長肥,剛開始有些羊可能上不了山,但是羊倌連打帶喊,重複幾十次,結果所有的羊都上了山,到最後不用趕,羊自動都上了山。
這與管理一樣,西方其中也有用”趕羊上山”作比喻企業管理的,有些員工可能跟不上公司發展的需求,不願意上山,但是經常的重複做一件事情,他們就會由不能做變成可能做,並由可能做變成習慣做了,這就是企業文化中的道德自覺和固化行為的模式。
管理如同放羊,既需要技巧也需要經驗,需要管理者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藉此,推荐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運營、銷售、營銷、管理、商業、文案”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