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老闆:“你經營企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企業家首先回答的是企業獲得快速發展、實現更大的盈利。除了利潤,他們還希望經營企業的同時能夠輕鬆點,不要像現在這樣累、這麼“苦逼”。
不可否認,我們的“老闆們”也太累了,這種“累”既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階段(不規範)的原因,更有企業家本身個人能力與管理素養的問題。
企業經營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有很多,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暴露出來的關鍵問題也不一樣。隨著企業“攤子”越來越大,企業的問題有時候會變得越來越多、越複雜,根源也越來越深。但是,企業的發展絕不是“問題變大”的理由,企業作為一個有界限的系統,問題的最終往往會歸結到“人”的身上。
換句話說,企業經營中所發生的大部分問題,其根源和本質都是人的問題。
在這裡先拋出一個“協同”的概念:協同是指事物或元素之間的相互協作、協調、匹配,形成拉動效應,共同推動事物前行。不過,我們所討論的協同不是流程或工作上的協同,而是組織中“人的協同”。
1、認識組織中“人的協同”
人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決定著企業的決策方向與運營績效。在人力資源結構中,核心管理團隊是最為關鍵的人力要素,他們的認知力、決策力、職業能力更是關乎企業的存亡。
如果企業家和高管團隊的認知、能力出現了問題,無法適應時代或形勢需要,無法駕馭企業經營,或者是核心團隊內部有可能出現的思想不統一、決策不統一、能力短板、認知偏差、內耗、分歧等,都將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
認真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家與外部環境出現了協同問題;
二是:核心團隊與企業發展所需之間出現了協同問題;
三是:核心團隊內部出現了協同問題。
另外,這裡所說的“協同”包括“認知協同”和“能力協同”兩個方面。
只有企業家與當前發展之間,在信息、觀點等認知上同頻,並且具備的能力能匹配當下社會大環境。另外,核心團隊成員之間,以及團隊與企業發展所需之間在認知上協同、能力上匹配,企業就不會發生大的問題。
2、什麼是認知的協同
首先,核心團隊追求志同道合,“志同”屬於企業文化和個人理想的問題,而“道合”則屬於認知的範圍。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工作經歷不一樣,造成了在對同一事物的認知上會存在差異。
例如:長輩在照顧孫輩時,總認為讓孩子吃的胖胖的才好,而年輕的父母在孩子飲食和體重方面講究的是均衡,兩代人經歷的不同,認知就不同,常常存在摩擦。認知不一樣,造成行動和配合也存在問題,這就是團隊矛盾的根本,團隊內耗的源頭。
其次,只追求內部的認知和諧還不夠,還必須要追求個人認知層次與公司需求之間的協同。
舉個例子:
某上市公司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核心高管都是與企業負責人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未上市前企業經營的風生水起,內部也形成了基本的經營共識。但上市後,所有的經營理念和操作方式都改變了,但核心人員在認知上仍然停留在上市前,經常出亂子、捅婁子,核心團隊成員的認知水平很難匹配上市經營的需要。
所以團隊成員需要持續拔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必須不斷掌握更多資訊、理念、知識以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
最後,在認知層面,除了要做到團隊內部及團隊與公司需要之間達成協同外,作為團隊領頭人的企業家還需要與外部做到協同。同時,通過讓企業負責人與外部認知同頻,把外部認知引入到內部,也可以避免只追求團隊內部認知同頻,而有可能造成的:內部認知狹隘、偏差、“自娛自樂”的狀況。
另外,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人的認知塑造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堅持、努力。
3、什麼是能力的協同
這裡對能力的定義是:一個人對於職業工具、方法掌握的程度、工作執行力的高低、工作成效的優差等幾個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並不見得越高越好,只有匹配和適合才是關鍵,這個匹配和適合指的就是“協同”,它和認知協同一樣,也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核心團隊內部各個人員之間的能力匹配、協同;
二是:核心團隊能力與企業發展所需之間的匹配、協同;
三是:企業家能力與時代發展、形勢把握所需之間的匹配和協同。
要想做到能力協同與互補,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個人能力的打造。個人能力的打造是在認知基礎上的工具方法的掌握、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崗位的歷練、經驗的積累等多個能力塑造環節。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個人素質與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認知”水平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打造團隊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認知的開化”。
總結
企業的問題是多方面的,紛繁複雜,但歸結起來、向內探究問題本質的話,就會落實到人的身上。從企業角度看人的問題,本質上就是企業家與外部、核心團隊成員之間、核心團隊成員與組織需要之間,在認知和能力兩個方面上的不協同、不匹配。
所以,作為企業家來說,強烈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就要關注“組織協同”問題,避免你少犯一些“不可挽回”的錯誤。
成功的管理經驗,需要一點一滴的慢慢積累!藉此,推荐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運營、銷售、營銷、管理、商業、文案”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